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网

片片“疮痍”变良田——北安分公司依托“北安模式”为黑土地保护赋能

2022-11-30 16:52:07来源: 中国食品网

实现粮食“十九连丰”,这是肥沃的黑土地对勤劳的北大荒人的馈赠。

而如何保护好黑土地,守住这份粮食丰产丰收的“底气”,是北大荒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北安分公司通过推广落实“北安模式”,为530万余亩黑土地保护找到了高分答案。

“疏经通络”让耕地成为“香饽饽”

“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对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指示。

多年来,北安分公司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农艺措施的制定和先进农机具的购进,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通过“玉+豆+经杂”轮作、制订田间管理模式和对应农机配套措施,以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大力开展大垄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耕作,让涝洼地、“鱼眼泡”、水线等不良影响因素逐渐消失,耕地通透性越来越好,低产田变成了优质良田。

1

“这块地从备春耕生产到秋收整地,只要降水多了,垄沟里就能看到明水,导致各阶段农业生产都滞后。”红色边疆农场第四管理区第五作业站的耕地里水线和“鱼眼泡”纵横交错,总要分段种田、排涝抢收让种植户苦不堪言。

多年来,红色边疆农场在农业生产科技体系上统筹规划,加大农机具更新投入和农机具配套补助力度,先后购进大型联合整地机和大马力农机具8台(套),对旱作耕地全面开展联合整地作业,打破35厘米以下犁底层,疏通耕层下的“水脉”。现在,农场农业生产措施全部应用到位,粮食产量更是大幅提升。

近几年,北安分公司以“北安模式”为依托,先后购进450马力以上大型农机具109台(套)、进口灭茬机188台,及时更新不适宜现代化农业耕作的农机具,让农机更好服务农艺。同时,各农场采取大垄双行、深松整地、分层定量施肥、精量播种和减肥减药等措施,改善水线和“鱼眼泡”土壤状况,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2

今年,红星农场通过治理水线和“鱼眼泡”耕地,大豆每亩产量达到484斤。曾经人人嫌弃的“尿炕地”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种植户们争相抢种。

“表水暗排”让耕地焕发勃勃生机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黑土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北安分公司通过完善农业生产科技体系,落实农业“三减”措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率,改善土壤条件,防止土壤板结,培肥地力,多措并举为黑土地保护开出“治病良方”。

3

“原来这块地土地平整、土壤松软、垄宽堑长,非常适合大型机械作业。近年受到强降雨的影响,被冲出一条两米多深的侵蚀沟,严重阻碍机车正常作业,一块地得切成两块种。”格球山农场第四作业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郑立军指着一条100多米长、3米宽的侵蚀沟说。

像这样被侵蚀沟阻碍农业生产的地块在各农场还有很多,如何治理侵蚀沟成为令人头疼的事。

近年来,北安分公司将侵蚀沟治理作为农业生产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了“鱼眼泡”和侵蚀沟治理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十四五”农业工作规划重要内容。通过不同地块试验示范,总结出挖排水沟、渗水井和构建“鼠洞”暗管、秸秆回填等治理方法。经过对比试验效果,最终确定采取“秸秆打包+暗排管”“秸秆打包+渗水井”相结合的方式,恢复土地耕种状态。充分发挥秸秆吸水、渗水快的特点,减轻水流对地表土壤的侵蚀,起到蓄水保墒和保护黑土地的作用。

4

“这块地被冲出4处近6米宽、2米深的侵蚀沟,通过秸秆打包治理,侵蚀沟都被填平,变成连片的良田,不仅机车作业效率提高了,作业也更安全了。”长水河农场第二管理区农机工人赵军讲述着侵蚀沟治理前后的变化。

北安分公司还通过采取秸秆碎混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减轻风蚀、雨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促进秸秆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目前,分公司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防“制”结合让耕地恢复产粮本能

“以前为了疏通沟渠,排出积水,我们挖了很多排水沟。但年头久了,受到雨水冲蚀,排水沟变成侵蚀沟,很多耕地都被吞噬了。”长水河农场工程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说道。

近年来,北安分公司加强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管理,加快“北安模式”两个体系的落实,同步开展保护性耕作和水土保护治理工作,实现“双向”发力,进一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耕地抗涝能力。

如何让耕地周边的排水沟不再受到侵蚀?北安分公司用人才技术和工程治理碰出“治慧”火花——采取沟道削坡、格宾石笼护砌、沙包谷坊、柳编跌水、岸坡插柳、秸秆回填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加强耕地保护工程建设,让侵蚀沟变成排水沟,黑土地保护和侵蚀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5

秋收结束后,长水河农场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绿色治沟的思路,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实地踏勘耕地情况,详细掌握侵蚀沟位置、面积和水土流失程度,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对19处“鱼眼泡”、21条侵蚀沟,采取回填3.5万余方土、插柳3万余棵、修建5座土谷坊、回填6000余包秸秆等方式,恢复耕地种植效能。

6

今年,北安分公司建立了黑土地保护田长制,设置分公司、农场、管理区、户级四级田长,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保护”的原则,明确了黑土地保护管理直接责任人,制定管护方案和措施制度,组建巡视检查工作小组,建立黑土地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四季更迭,北安分公司党员干部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为530万余亩黑土地缝补“疮疤”,恢复着耕地原有“本色”,让黑土地里“冒油花”。乘着党的二十大盛会的东风,北安分公司将全面落实“北安模式”,强化良种良法良田和农机农艺农人“两个结合”,加大保护性耕作,为黑土地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林存宝 岳文)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