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零的突破
日前,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和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圣泽90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广明2号”,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和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沃德188”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垄断。
图片来源 网络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21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等一批农业科技报告密集发布,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20世纪80年代,白羽肉鸡进入中国。这一类肉鸡年出栏50亿只,与国内地方鸡种相比,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等显著优势,是炸鸡等食品的主要原料。然而,自2004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每年从欧美引进祖代种鸡80万~120万套,用于商品肉鸡生产,成本高昂,且易带来种源性疾病,成为白羽肉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威胁国家肉鸡种业安全和生物安全。
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鸡肉产量1375万吨,位列全球第二,占全球鸡肉产量比重13.81%;鸡肉消费量1390万吨,占全球鸡肉消费量比重14.26%。近30年来,我国禽肉需求增长迅速,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批启动7个畜禽良种国家联合攻关项目,白羽肉鸡两个项目被纳入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白羽肉鸡育种列入十大重大使命与“十四五”重点任务清单,在技术研发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支持,对白羽肉鸡新品种的成功培育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